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 |
相比回国创业,华人要在硅谷创业打拼,则需要在融资、市场、媒体、文化等多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。
二十年加州梦
美国历来是多民族、多文化汇聚的大熔炉,加州硅谷更是如此。只要具备足够的技术实力,各国精英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工作机会,探求自己的创业机遇,实现自己的美国梦。
除了美国本土创业公司,硅谷还有数以万计的外国科技精英打造的创业公司。在为数众多的创业活动与孵化器,你很容易遇到来自印度、德国、以色列、韩国的创业者,当然也有来自中国的创业企业。中国和印度一样都是硅谷最重要的人才输入国,在硅谷诸多科技公司中,中印两国员工始终都是最大的外来人口。但如果对比印度人创业以及中国人回国创业的成功几率,这些中国科技精英要在硅谷实现创业梦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如果回溯中国人在美国成功创业的历史,实际上集中在过去二十年时间。新浪是由四通利方和华渊资讯两家公司在1998年底合并而成,而华渊资讯就是三位斯坦福中国留学生在1995年创办的。
虽然道路险阻不易,但中国人在硅谷也不乏诸多闯出一片天的创业明星。邓锋等人创办的网络安全上市公司NetScreen 2003年以42亿美元被Juniper收购。谢青创办的网络安全公司飞塔(Fortinet)目前在纳斯达克市值接近60亿美元。陈大同等人创办的上市公司豪威科技(OmniVision)是苹果iPhone的核心拍照部件供应商,去年以19亿美元的估值出售。
这些成功的华人创业前辈不仅自己功成名就,也激励着更多在硅谷的科技精英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。然而,这些创业明星几乎都诞生在最初五年,而且几乎全部集中在高科技B2B领域。相比起来,近年来中国人在硅谷创业的星途似乎要暗淡了不少,少有再出现估值上十亿美元的创业公司。更多打算创业的硅谷中国人开始认真考虑一个问题:是留在硅谷创业,还是回国发展?
相比回国创业,华人要在硅谷创业打拼,则需要在融资、市场、媒体、文化等多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。
贾石琏在硅谷生活了二十五年,先后创办了四家创业公司,目前专注于生活内容分享社区Trusper。“如果以上市为标准,那么硅谷华人创业公司成功的可能就是10多家,而且大多诞生在前几年,而且他们都是纯技术公司的。2000年前后很多中国科技精英都选择了回国发展,也带动了中国科技行业的迅速增长。最近一批硅谷中国创业公司更多是专注于社交领域,但由于文化因素,中国人在这一领域并没有什么优势。”
“实际上,中国人要在硅谷创业成功,还是专注于纯技术领域。”贾石琏说。
融资的难与易
融资是硅谷中国人面临的一个最大难题。贾石琏回忆说,“当时硅谷VC圈基本全是白人,我最初创业的时候找了四五十家VC都吃了闭门羹。对方根本不相信中国人可以创业成功。邓锋他们创业融资的时候,同样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。现在中国经济增长之后,中国资本开始涌入硅谷寻找机会,资金倒不是问题了,但这些中国资本也一样很难融入硅谷主流投资圈。”贾石琏同时担任着是金沙江创投的硅谷投资顾问。
长期在硅谷推动中国科技人才互助的孔德海也谈到,“硅谷最初那批中国创业者实际上还是找的中国台湾的投资者,因为没有语言障碍,对方愿意给大陆来的同胞一个机会。当然现在国内资本不断倒流进入硅谷,中国创业者获得资金不会再像前辈那么艰难。”他目前担任着硅谷高层次人才交流协会和硅谷天使会两家机构的CEO,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接国内资本和硅谷创业人才。
相比十多年前的创业前辈,如今在美国的中国创业者有更多、更便捷的渠道可以拿到资金。在美国的中国创业者如今也大多会选择中国资本。“我们第一轮融资就是拿的中国资本,最重要是给钱快,不过我们第二轮会寻求美国VC的钱。”职业社交平台燎原联合创始人李琛说。他们目前正在进行第二轮融资。
哈佛毕业的韩璧丞是脑波控制设备创业公司BrainCo的联合创始人兼CEO。“美国资本比中国资本要更为专业,但他们严格的审查评估过程可能会长达半年,着急等钱的中国创业者在初期肯定会倾向于中国资本。”他们下一轮Pre-A融资300万-500万美元打算以中国资本为主。
虽然中国资本能提供充裕快速的资金,但他们却很难带来美国市场的投后服务,更多的是资金帮助。而要在美国市场增长,获取主流VC的支持必不可少。但在这一方面,却是很多中国创业者的一大挑战。贾石琏认为,在硅谷的中国创业者还面临着一个文化的问题,很多人依旧在中国人的圈子里打转。拿了中国VC的钱,做着做着就回国去发展了。
融合邮件和即时通讯的MailTime(国内称为:简信)市场负责人盛以宣对这方面深有体会。“我们见过一些顶尖的美国VC,但都拒绝了我们,因为我们是一家中国团队。我们见过很多国内VC,但他们都希望我们回国发展,也谈到了美国VC不会投我们团队。虽然我们的确遭遇了难以打动美国VC的问题,但我们并不会放弃,只要产品发展起来,一样可以打消他们的顾虑。”
韩璧丞也认为,具有技术优势的创业项目还是可以打动美国投资者。虽然他们也取得了很多美国投资者的信任,但由于入账速度的原因,他们下一轮融资会主要拿中国资本的钱。不过,只要有技术优势,未来肯定会获取美国VC的支持。
一位不愿具名的硅谷华人投资者透露,现在很多在硅谷的华人创业公司都是留学生创办的,他们并没有真正融入美国文化。“我见到很多华人创业者在Demo Day上的表现,依旧存在着表现力不足的问题;在回答美国投资人的问题时,存在着回避核心以及缺乏自信的现象。这也是很多美国主流VC对中国创业团队犹豫的关键原因。”你都不能面对面打动投资者,怎么去征服美国市场?”
美国还是回中国
关于为什么要来美国创业的问题。盛以宣提出了一条重要原因:“至少对我们来说,在美国更容易迎来发展的机会。或者说,电子邮件相关应用或许更适合美国拓展,因为腾讯与网易邮箱都不会对第三方开放直接授权,甚至会阻挠用户使用我们的产品。而美国虽然谷歌、Facebook、微软等大公司占据了邮箱和即时通讯市场的主要份额,但并不会采用各种手段压制创业公司增长。”
实际上,简信团队就是来自即时通讯应用TalkBox。由于难以与微信竞争,他们一年前从中国转移到旧金山打造这个新的项目。谈起国内市场,简信团队有着很多槽点。“腾讯曾经想收购TalkBox,拿走了源代码之后又表示放弃,微信很快加入了语音功能。”
来到美国之后,简信经历了初期的拓展障碍后,连续参加了TechCrunch的创业竞赛,并因此获得了《华尔街日报》、《福布斯》等主流媒体的报道,简信目前有100万用户,成功进入了硅谷知名孵化器YC的下一期训练营。“相信进入YC之后,可以带来更多的美国VC投资。硅谷正在更加多元化。”盛以宣说。
如何赢得主流媒体关注,获得美国用户欢迎,对于一些社交领域的创业公司来说,的确是一个成功与否的门槛。
硅谷资深创业者和投资者陈怀临曾经对新浪科技透露,中国人在美国创业的确面临着一个天花板;尤其是像TechCrunch这样在创业领域拥有重要话语权的媒体,中国创业者并不容易打动他们。
然而,很多在美国的华人创业者也并没有忽视国内市场,要么选择了“硅谷+中国”的业务布局,要么直接回国发展。韩璧丞对新浪科技称,虽然他们技术团地来自哈佛脑科中心,作为留学生并不熟悉中国市场,但他们还是打算中国美国市场同时推进。相对于美国,高科技设备在中国市场的拓展难度要小一点。
斯坦福毕业生刘自鸿创办的柔宇科技在创办三年内就估值突破10亿美元,是近年来罕见的华人创业明星。他们的柔性AMOLED显示屏有望改变未来消费电子行业的一大核心体验。柔宇科技同样采用了硅谷+深圳的双轨结构。突破性技术使得他们在深圳成为了技术创新明星,得到了包括国务院副总理、发改委主任、广东省省长的关注与视察。
面临着中国市场巨大的创业空间诱惑,更多在硅谷的华人创业者选择直接回国。一位苹果的中国工程师今年刚拿到绿卡,就迫不及待地筹备回国创业,计划打造一个精品跨境电商与导购平台。“华人工程师在硅谷大公司都面临着天花板问题,很难有继续晋升的空间。要创业那当然回国的机会更大”。由于尚未从苹果离职,他不愿透露姓名。
为了创业机遇,如今的中国工程师甚至不会像前辈那样等待绿卡到手,而显得更加坚决果断。去年硅谷西部数据工程师李一帆带着几位朋友回国创办了禾赛科技,他们的气体分析仪可以高精度快速分析各种污染物,尤其适用于国内污染地区以及工业设施。
“放弃在美国的思维定势,重新体验和学习国内的生活方式和处事原则。带着硅谷先进科技回国,解决国内最需要的问题。”他如此总结自己的回国创业心路历程。
文/郑峻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 |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本文地址:/cyzx/512.html